关于2015年省属医院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的通报
辽卫办发〔2016〕18号
省属各医院:
为进一步加快省属各医院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省属医院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现将2015年省属各医院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通报如下:
一、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
(一)居民健康卡发卡情况。截止2015年底,18家省属医院除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四院、省第三人民医院外均实现了发卡功能,共计发放居民健康卡400550张,其中2015年各医院共计发卡148440张。2015年发卡总量位居前5名的依次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省肿瘤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发卡量分别为36087张、35910张、19664张、19037张、7952张。发卡量较上年有较大提高的医院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省金秋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在此,对上述8家医院予以通报表扬。
发卡量较上年下降的医院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省人民医院。(见附件1)
(二)与省平台对接情况。截至目前,18家省属医院均完成了经济运行、妇幼保健、新农合即时结算信息系统与省平台的对接任务;除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省第三人民医院外,其它16家医院均完成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与省平台的对接,并实现了数据上传;与省预约挂号平台对接成功的省属医院共14家,分别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四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辽宁医学院附属一院、辽宁医学院附属二院、辽宁医学院附属三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省金秋医院、省妇婴医院;与省统一支付平台对接成功的省属医院共9家,分别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辽宁医学院附属一院、辽宁医学院附属二院、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省妇婴医院。中国医大一院、盛京医院和医大四院通过国家标准符合性四级的测试。
(三)各医院总体完成情况。委属医院2015年卫生信息化能力建设9项主要任务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和盛京医院全部完成。完成8项任务的有7家医院,分别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四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和二院、辽宁医学院附属一院和二院、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完成7项任务的有5家医院,分别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辽宁医学院附属三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省金秋医院、省妇婴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完成了6项。(见附件2)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全面完成了2015年卫生信息化9项任务,表现突出,予以通报表扬。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四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辽宁医学院附属一院、辽宁医学院附属二院、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7家医院完成了9项任务中的8项,成绩可佳,在此予以通报表扬。
二、工作要求
(一)以用促发,继续做好居民健康卡发卡工作。2016年省属各医院居民健康卡建设要在“用”上下功夫,将居民健康卡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以居民健康卡为介质贯穿患者就医整个医疗服务过程,有效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要采取措施提高发卡量,力争2016年发卡量不低于2.5万张,达到住院量的50%以上。
(二)加大投入,继续完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目前,虽然大多数省属医院实现了与省平台的互联,但医院真正建成平台的不多。各医院还需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打造医院信息平台,实现医院各科室之间、医院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方便患者就医、方便医护人员医疗服务工作、方便管理人员分析决策。
(三)服务至上,切实做好预约挂号和统一支付服务工作。已经完成与省平台预约挂号对接的14家省属医院,要充分挖掘医院专家资源,为省平台预约挂号提供更多的号源,增加患者就医的可选择性。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增加智能导诊,用短信提示等功能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挂号时间段,最大限度地为患者就医提供方便。尚未与省统一支付平台对接的医院,要在2016年6月底前完成对接工作,以便于为群众看病就医提供多种支付方式的在线支付功能,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四)加大力度,全力做好标准符合性测试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标准是信息化互联互通的关键,也是医院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未开展卫生信息标准符合性测试的医院要提高对标准符合性测试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尽早提出测试申请,尽快完成测试任务。要按照有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规划和建立符合三级等保系统基本要求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医院信息的安全保护工作,做好患者个人隐私的保护,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
附件:1.2015年省属医院居民健康卡发卡情况
2.2015年省属医院卫生信息化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
2016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