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博彩
首页>媒体播报

[中国卫生]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闻人物张榜

来源:[中国卫生]    发布时间:2017-12-27 08:48:00

  2017年是医改落实年。这一年,一项项医改举措的落地生根,离不开地方医改的领航者、大医院的掌门人和基层机构的实践者。

  医改的目的是为了人,改革的推进依仗的是人。为此,《中国卫生》杂志推出2017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这一年,因为他们的智慧,政策措施得以因地制宜地推进;因为他们的勇气,医改在深水区里得以破冰前行;因为他们的付出,更多的百姓感受到了改革的温度。

  2017年,在医改行进中,有他们不懈的坚持和亮丽的身影。

  王大南 “健康辽宁”的实践者

  2017年3月,辽宁省委、省政府出台《“健康辽宁2030”行动纲要》,启动了健康辽宁十大主题行动,覆盖传染病防控、慢性病防治等方面,核心是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落实好这项宏大的任务,落到了辽宁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大南肩上。

  作为“健康辽宁”规划的实际执行者,王大南带领省卫生计生委通过反复协调,以省委、省政府名义相继印发《关于持续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辽宁省“十三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多个重要政策性文件,加快了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据此,辽宁省在鞍山市、本溪市、锦州市和盘锦市4个城市开展试点,并于2017年8月26日零时,沈阳市、大连市等其他10个城市的298家医院同时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提前1个月完成了国家部署的重点医改任务。 

  分级诊疗工作是“健康辽宁”的重头戏,在王大南的规划下,辽宁省14个市全面推开分级诊疗工作,按照区域规划严控大型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目前,全省建立医联体总数达到240余个,126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并发挥龙头作用,覆盖医疗机构1300余家;全省共组建1.1万个家庭医生团队,常住人口签约率达31%,重点人群签约率达44.34%;加快推动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改革工作,目前已激活医师账户11.6万人,护士4.6万人,为分级诊疗提供人才保障。

  医保体系的健全,最能让老百姓感受到医改的获得感。为此,王大南特别看重加强全民医保体系的建设工作,辽宁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持续减轻。截至目前,全省常住人口新农合参合率为98.35%,各级财政补助人均达到459元,辽宁省新农合筹资实际到位112.11亿元,新农合基金支出73.70亿元,参合农民补偿2580.77万人次,实现了新农合符合规定的省内和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此外,新农合大病保险全省覆盖,重大疾病救治患者16.75万人、补偿9.22亿元。辽宁省所有县均开展按疾病分组支付方式改革,在管理体制改革上,以锦州市为试点推进“三医联动”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一局一中心”的医保管理体制。

  王大南还致力在药品全链条管理方面取得实效,他引领辽宁继续巩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所有村卫生室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出台《辽宁省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实施意见》,强化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通过挂网采购、带量采购等集中采购方式,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截至目前,通过限价挂网采购药品价格平均降幅为24.74%;探索提高基本药物保障水平,成为全国首个将基本药物纳入医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统筹范围的省份。自2017年9月1日起,辽宁省在药品流通领域全面启动“两票制”,强化了药品流通环节监管。

  韩庆东 找到医改正确路径的钥匙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面对这些现实问题,韩庆东提出,要深入推进医改,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改革目标。其次,要有合适的改革路径,找到通往改革正确道路的钥匙。再次,要有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坚定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项改革任务真正推动、落实到位。

  韩庆东先后主持《广西壮族自治区医改“十三五”规划》等医改重大规划、计划的编制起草工作,内容涵盖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改、公立医院改革、医保制度改革等方面,为广西医改提供了省级设计的政策保障。同时,他还推动了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药品购销“两票制”、社会办医等医改重大改革政策的设计和实施工作。

  在制定医改政策的过程中,韩庆东既注重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吸收基层改革的先进经验;又注重横向吸收比较、借鉴其他兄弟省份的先进做法,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方面,他部分借鉴安徽、陕西等省的经验,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方面部分借鉴江苏太仓、广东湛江等地经验。在医改顶层设计的过程中,他注重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探索“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 管理模式;在基层医改中,建立“定编定岗不定编”的人事制度和“托低不限高”的分配制度;在落实村医待遇上,把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提高到合理水平。

  在从事深化医改工作的2000多个日子里,韩庆东多次带队深入基层,开展医改工作专题调研,奔赴医改成效突出的省市进行“解剖麻雀”式的学习。他在调研过程中尤其注意听取医疗机构管理者、一线医务人员以及老百姓对医改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诉求。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他带队与各有关厅局多次协调,争取到自治区财政筹措资金23.87亿元,推进实施14372个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11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214家边境地区乡镇卫生院建设,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当前,广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全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2012年的3.22张增加到目前的4.64张;人群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5岁,比2012年提高近两岁;婴儿死亡率从2012年的5.65‰下降到目前的4.1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接近90%。此外,广西还进入了全国十大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村卫生室占比达标省(区、市)行列。

  宁建国 为深化医改贡献宝鸡智慧  

  作为宝鸡医改的操盘手,陕西省宝鸡市卫生计生局局长宁建国立足地方实际,从改革全局谋划,从关键环节入手,协同多方力量,系统性推出“一破除、三创新、三提升”的一揽子改革措施,开创了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医改新模式。

  针对以药补医严重损害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医务人员形象,导致大处方、抗生素滥用等诸多问题,宁建国找准“病根”,宝鸡医改“三管齐下”: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从2012年起,由下而上分步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到2015年,宝鸡市在该省率先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覆盖,同时将原有的100家药品销售公司精简至30家,年均取消药品加成额1.5亿元。推行药品耗材采购“两票制”,2016年年底全市所有政府及国有企事业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药品、医用耗材采购“两票制”,仅此一项改革,宝鸡原有650多家医用耗材供应商降至110家。建立药品(耗材)价格谈判机制,从2014年起,宁建国主持组建全市药品耗材采购联合体,对药品、耗材的省标价格再谈判。3项改革推出时,宁建国协调物价、财政等部门对公立医院的价格、财政补偿同步跟进,经过调研测试,先后两次调整城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近2000项,市财政每年预算1300万元作为政策性补偿。

  此外,宁建国还提出以医改为统领促进医疗卫生大发展的思路,大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首先,不断完善市级公立医院“两放开一搞活”改革。改革后,市直公立医院人员在仅有2338个编制的情况下,增加到6270人,医务人员平均薪酬增长175.5%。其次,创新医院管理体制,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切入点,公立医院试行“管、办、评、调”四权分离的新理念。此外,创新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针对原来公共卫生服务不规范、管理粗放、绩效难落地的问题,创新性地推出基本公卫服务项目签约式“购买券”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实行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宁建国坚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大力推进健康宝鸡“三大任务、十大行动”落地生根,全方位促进居民健康。

  为全方位保障群众健康,宁建国还提出“促均衡、提能力、得实惠”9字方针,致力于通过提升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供给,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助力医疗卫生事业提档升级。

  通过宁建国团队的创新努力,2016年,宝鸡在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中取得第三名的成绩,2017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先进市,并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市。

  马建根 绘制德清医改路线图  

  作为德清医改的领头人,马建根带领团队绘制了一张结合德清实际,汲取各地所长,并具有德清特色的改革线路图。方案以“县域健康共同体、省县高水平医联体、县域医疗保障办公室”为载体,通过“构建具有健康和社会办医元素的县域医共体、构建城市三级医院与县域间的纵向高水平医联体、构建以医保为杠杆的统筹联动式运行新机制、构建以人为本的优质一体化服务新模式”,推动德清卫生与健康事业快速发展。

  针对当前医疗资源分散、效率不高、重复投入等问题,德清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组建武康健康保健集团和新市健康保健集团,建立理事会领导下的集团院长聘任制,并采取集团内医疗机构唯一法人代表的紧密型集团架构。在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同时,德清的两个集团间实行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供同质化服务。这一举措,使德清的医疗资源得以优化分配和充分利用。

  在医联体建设方面,马建根积极推动省级医院与整个县域的多维度健康合作。2017年,他先后10余次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对接合作事宜,最终促成德清县人民政府与邵逸夫医院签约合作共建“健康中国示范县”协议书。德清县人民医院由邵逸夫医院重点托管,揭牌成为邵逸夫医院德清院区,邵逸夫医院选派管理人员担任德清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目前,在双方已合作建成并启用心内科远程会诊中心、专家工作室和名医馆。

  在马建根的推动和协调下,德清县还组建了全国首个实体化运作的县域医疗保障办公室。医保办整合发改、民政、人社、卫生计生等职能机构,挂靠在县政府办公室,由县医改办负责管理。通过组建县医保办,切实加强了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提高了政策衔接、系统集成和综合监管能力。此外,医保办将全县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实行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并实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同时,医保办还对集团实行医保总额预算、合理超支分担、结余留用管理,促使集团为了节约医保资金用于自身建设,自行减少过度诊疗,做好分级诊疗、健康管理等工作。

  在医疗服务方面,德清致力于构建以人为本的优质一体化服务新模式,将疾控中心、妇幼计生中心的预防保健资源下沉到两个集团,建立公共卫生机构专业人员下沉集团驻点服务机制,使县域内整个医疗下属机构形成“健康共同体”,促进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德清还全面推行县乡村慢性病一体化管理,探索慢性病部分基础药物免费治疗、重点易感人群流感或肺炎疫苗免费接种等项目,降低县域内参保人群的总发病率和就医总成本。

  面对德清欣欣向荣的医改局面,马建根认为,相关配套政策、设施设备、技术力量还很薄弱,改革任务任重道远。深化综合医改的关键在于打破部门利益藩篱,完善分级诊疗,强化基层医疗水平。随着医改的稳步推进,德清人要发挥德清智慧、打造基层医疗改革的“德清模式”。

  李为民 用创新引领未来  

  在党的十九大闭幕一周后的2017年11月3日,以“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落实双一流建设”为主题的“华西创新日”系列活动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举行。该院院长李为民提炼的活动主题词是:“华西的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华西的进步是创新推进的进步、华西的未来是创新引领的未来”。

  2017年是李为民担任华西医院院长的第五个年头。当他接过院长接力棒的时候,华西医院已经连续多年雄踞中国各类医院排行榜的前列,如何把这家盛名远播的医院引领到更高更强的方向,是政府、社会和患者提给李为民的课题。为此,他许下了“创新引领、砥砺奋进、不忘初心、为党为民”的诺言,并始终将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作为目标,以病人为中心,以学科卓越发展为指引,不断创新医院管理模式。

  李为民开展并做实医院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医院营运效率;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人事薪酬体系,激发每位员工的活力;将医院建院日定为“华西创新日”,形成全员关注和全院参与的创新氛围;制定“七大协同创新”举措,构建协同创新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推动协同创新的区域发展模式,缔造协同创新的医学教育体系,优化协同创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加快协同创新的学科平台建设,强化协同创新的支撑保障体系,协同创新提升医院运营效率。

  李为民践行推进医改,引领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立华西远程医学网络,分布全国16个省(市),网络医院数量达636家,远程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超过150万人次,远程疑难病例会诊1万余例。他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广安市、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政府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派驻管理、技术骨干,全面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实施。

  此外,作为一名医学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李为民领导的学科团队、他自己的学术水平也持续提升并取得成就。

  作为呼吸病学专家,李为民一直致力于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建立肺癌及肺部结节队列研究大数据平台,主持科研课题20余项,总经费超过2000万元。他首次筛选并证实PROM1和CRTC2是肺癌的遗传易感基因,首次发现早期肺癌患者血清标志物E-Cadherin和BAI-1并证实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申请发明专利14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

  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李为民推动亚专业向精、专、细发展,又建立了以疾病为中心、多学科交叉的立体交融的现代呼吸病学体系。他瞄准国际前沿,积极推动临床研究,建立精准医学中心并兼任中心主任,建立高通量二代测序平台,开展精准医学研究与精准医学临床应用,如药物基因组学、肿瘤驱动基因检测。同时,他还承担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的教学任务及培养工作,并坚持每周的临床工作。现已培养硕士24人、博士19人、博士后6人,这些学生已成为国内、省内呼吸学科的科主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

  滕皋军 带着“兄弟们”一起干

  2017年,在第十一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除荣获2017中国最佳医院管理团队奖以外,还同时获得医疗质量与安全、患者服务与体验、医院学科建设、医院药事管控4个单项奖。在2017年11月,复旦大学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上,中大医院也首次进入全国50强,位居第47位。

  中大医院所在地江苏南京,虽然医疗资源相对发达,但分布并不均衡,直到2015年中大医院与南京化工园区合作共建的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原南京市大厂医院)全面启用,才填补了江北地区缺少三甲医院的服务空白。在这次合作中,滕皋军带领团队创新发展,通过资源嫁接、管办分离等方式,实现了双方全面、紧密型的合作。医院派出业务骨干,江北院区所设的重点学科派驻医生数达到80%以上,一般科室达到50%以上,学科设置与建设、临床科研和人才培养均纳入中大医院统一管理。

  在布局江北院区的同时,医院还与南京周边、皖北、苏北的诸多市县医院签约建立紧密型医联体,通过业务系统对接、人员培训、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等方式,打造医院集团,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截至2017年11月底,集团已经有50家成员单位。

  在滕皋军看来,医联体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在中大医院医联体内,专科联盟、专病联盟等新形式都在创新性开展,从医疗、科研、教学、管理等全方位给予成员单位指导和提升,让“输血”变成“造血”。同时,该院还以需求为导向,先后推出院区、分院、分中心、著名专家工作站、派驻专家人才等多种形式。

  对于医联体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滕皋军说:“其实,我们就是兄弟,我们的是你们的,你们的还是你们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中大医院将自己作为“985”高校附属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资源平台全面开放给集团医院的“兄弟们”。此外,中大医院还打破了一系列的惯例:免费接收各集团成员的医务人员来院进修;打破过去春秋两季招生,改为进修时间弹性管理,提早一周申请即可,学习时间不限制长短;将中大医院每月1次的疑难病例讨论向集团医院同步转播;免费邀请集团医院人员参加各类继续教育项目和专科学术活动;邀请集团医院共同参与中大医院的科研项目和论文撰写;优先接收集团医院的规培医师等。  

  在滕皋军的带领下,中大医院已向50家集团医院派驻院长、业务副院长7人,临床科主任8人,护理部主任4人,建立专科诊疗分中心91个,专家工作站13个,紧密型合作科室49个,松散型合作科室207个。中大医院与无锡市锡山区政府、南京市溧水区政府等院府合作模式,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周崇臣 守护2300万孩子的健康  

  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省内2300万名儿童的健康,一直牵动着周崇臣的心。

  “河南儿科是一家”一直是周崇臣的愿景。为此,他倾力将医院打造为“国家有重大影响力的现代区域儿童医疗中心”。自周崇臣上任以来,医院陆续推出日督导工作回头看、信息化建设、绩效管理、大后勤社会化管理等精细化管理举措。对于医院目前“一体三区四院”的集团化发展格局,周崇臣探索纵深化管理与扁平化管理相结合的集团管理模式,实行集团一体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同质化、效益最大化的集团“四化”管理模式。

  为了提高学科建设能力,周崇臣推进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的 “三名”品牌战略。目前,医院拥有河南省、郑州市医学重点(培育)学科20个,省、市重点实验室7个,获省卫生计生委批复11个儿科临床诊疗中心,医务人员发表论文论著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医院还开展了“国际人才引智合作交流示范推广月”活动,每年举行国际国内学习班20余场次,医院获批4个国际继续教育基地,引进3个国际知名学科团队,与60余家国内外医疗机构或大学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周崇臣常说:“医者父母心,眼中看的是病,心里要装着人。”为了让孩子们就医不害怕,他致力于打造“童趣化”医院,将医院打造成“祖国的百花园,孩子的游乐园”。为此,他带领全院职工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积极开展非急诊全预约服务,实施门诊弹性工作制,开展“一日手术”,开通自助充值服务,开展有针对性的随访服务,建立儿科“穿刺品牌”,实施“24小时静脉能手值班制度”和穿刺班带教制度,开设镇静管理室,开设无痛穿刺试点病房,打造“无痛儿医”。

  为了给贫困患儿减轻医疗费用负担,周崇臣积极争取各级残联、红十字会、民政部门、慈善总会的专项救助。目前,该院已成为河南省大病救助定点医疗机构、河南省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定点医疗机构、郑州市青少年关爱基地等。每年,河南省儿童医院都会开展“让爱点亮生命”大型公益救助行动、万名医护送健康、卫生健康大讲堂等活动。每个月医院会组织医务人员到基层、农村、社区、儿童福利院等地开展义诊和服务活动。作为河南省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救治定点医疗机构,周崇臣带领全体儿医人承担了全省儿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任务,全院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救治能力达到国家先进水平,手足口病患儿救治例数占全省患儿的1/3,抢救成功率省内第一。

  2013年5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正式签约、首批加入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开始积极探索“病人不动、医生移动”新模式,实现了与国内多家顶级儿童医院“管理、专家、临床、科研、教学、预防”六方面共享。2014年9月,医院牵头组建河南儿科医疗联盟,目前已发展193家成员单位,构筑全省四级儿科医疗服务大格局,力促儿科医护资源下沉到基层一线,护佑乡村儿童的健康。

  余波 从“底子薄”到“底气足”  

  2008年12月,为了解决医疗资源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难题,上海市原南汇区卫生局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合作共建南汇区医疗中心(浦东医院的前身),余波与28名华山专家“入驻”医院结对帮扶。2011年,为重点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浦东新区面向全市招聘院长,余波以创新的理念和透彻的分析,经过“打擂”成为浦东医院院长,从此走上了誓让患者看大病不过江的“华山一条路”。

  2015年,成功创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荣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集体);2017年,成为新区首家获得区长质量奖的医疗单位,并与众多大医院同台竞技,获得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四连冠……短短数年间,在余波带领下,浦东医院已从一家“底子薄”的远郊医院,逐渐成长为“底气足”的浦东南部最大医疗中心,承担了浦东南部近150万人口的医疗服务功能。

  在浦东新区医改政策支持下,余波牵头周边惠南、老港等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打破传统医联体合作模式,以“自愿+协议”的形式,首次提出建立“业务紧密型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网”。“医协网”以区域为基础、以管理为纽带、以机制为保障,注重“1+1+1”医疗机构间业务上的紧密协作,通过成员单位理事会例会制度与联络员制度,进行上下联动、协同发展,在医疗、药品、管理、后勤等方面探索同质化和一体化,为患者提供全过程管理医疗健康服务。

  在“医协网”的合作中,浦东医院主动承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等任务,在糖尿病、心血管病等领域与社区实行纵向专科协作,实现从扶持“输血”到基层“造血”,提升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社区接得住、患者愿意去。为让全科医生在诊疗实践中提高精准分诊和诊疗能力,2015年11月,浦东医院首创“全科统筹门诊”,该门诊由11家社区的全科医生轮流坐诊,对于慢病管理需要阶段性评估、普查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等的患者,开展全科专科协同诊疗的预约服务新模式,实现全科医生和专科医师无缝隙对接。

  “启下”的同时,还要“承上”,浦东医院不仅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儿科医院等组成神经外科等多个专科及专病医联体,为疑难重症患者救治开通绿色通道;还与同在浦东新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等建立合作机制,使疑难重症患者转入三级医院更加便捷。

  此外,余波还倡导数字化远程医疗建设探索。从2013年起,浦东医院相继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四中心”—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复旦—浦东疑难病理会诊中心、移动远程协同中心。2017年8月,以分级诊疗为核心的移动云平台——“浦医家云平台”开始布点上线,实施“全专结合”的精准转诊,通过“全科+专科”的模式探索分级诊疗。“一平台多中心”让患者就医更便捷,“医协网”内居民在社区摄影像片最快10分钟就能拿到区域医疗中心的诊断报告,在“云平台”就能得到专家的答疑解惑,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邹小广 让南疆医疗百花齐放  

  自2007年出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后,邹小广带领全院职工于2012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三甲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结束了南疆没有三甲医院的历史。在硬件设施、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他潜心医院内涵建设,建成了南疆医疗行业首个博士后工作站,打造了25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和2个自治区级护理专科培训基地,打破了医院建院近80年来没有自治区级重点专科的历史;启动“百名专科护理精英培养及科研合作扶持项目”“粤喀中医师承‘3+2’工程”等医疗人才培养项目,为南疆地区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喀什地区地广人稀,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弱。为此,邹小广借助广东省“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在将本院做强做精的基础上,积极投入推进医改工作中,努力破解边疆分级诊疗的难题。“一枝独秀不是春。” 邹小广说,要千方百计支援县级医院发展,带领县级医院“百花齐放”。同时,他还带领喀地一院源源不断地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输送到乡一级的医疗机构,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边远地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提出需求立即去,没有需求主动去”。邹小广将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视为己任,采取向县级医院委派院长、派遣名誉科主任、开展远程医疗等方法输出优质医疗资源,累计为南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8名院长、2名副院长、58名临床科室的学科带头人、200余名医疗专家和业务骨干。2017年8月,邹小广组织一支近20人的援建团队长期进驻平均海拔4000米的边境高原塔县人民医院,帮助全疆最后一家未通过等级评审的县级医院创建二甲。在这之前,邹小广已经帮助15家南疆的县级医院成功创建了二甲。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一个也不能落下”。2017年,邹小广在喀什地区4县6乡开展了医学影像诊断云试点,利用远程技术,把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延伸到县乡一级的医疗机构。此外,针对南疆县域间相距较远,各级机构医疗水平分布不均的问题,邹小广组建了南疆首个国际认证急救培训基地,在对喀什地区13家县级医院加强培训和急救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急救医疗资源的整合优化,形成了现代化急诊急救学科体系,为南疆维稳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17年,邹小广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开发新疆奖章”。邹小广说,“只要源源不断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医疗技术、输送业务人才、输送管理经验,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分级诊疗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我们的医改工作就一定能够推进,祖国边疆的人民群众就能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张艳丽 临沂妇幼健康的当家人  

  “以院为家”是张艳丽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2004年调入山东省临沂市妇幼保健院(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任院长以来,她把医院当做家,一门心思地想着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妇女儿童,怎样带领全院职工把“日子”过好。

  到任之初,医院才刚刚重组8年,技术力量薄弱,建筑面积不足两万平方米,床位不足200张,投入捉襟见肘。为了尽快找准一条符合临沂妇幼的发展之路,张艳丽带领团队“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重新对医院进行科学定位,确立了“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保健与临床并重,两条腿走路,两条腿都要硬”的发展思路。

  经过10多年打磨,医院通过调整、完善、充实“三步走”战略,成为山东省新一轮等级评审通过的首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围产医学、儿童保健、妇女保健成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和重点专科;建立了全省妇幼卫生系统首家院士工作站;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联合建立了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形成了覆盖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创造了“以现代化人文医院建设为抓手,以产科为龙头的妇儿学科体系为特色,保健与临床相融合”的发展模式。

  “做患者的贴心人,在我们医院决不能让看病贵、看病难的事情发生!”在张艳丽的努力下,医院积极推行便民措施,从推行临床路径、实行单病种控制和设立惠民门诊入手,坚持下调药品价格,控制药占比,缓解群众就医负担。

  围绕落实新一轮医改要求,张艳丽积极布局妇幼医联体建设,主动谋划分级诊疗新模式,充分发挥三级妇儿医疗保健中心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健全的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加强与县区妇幼保健院、人民医院等产儿科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密切协作和深度合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在做强医院的同时,将技术与服务下沉到基层,覆盖全市开展产儿科诊疗的基层单位,提升县区级医疗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目前,全市10家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综合医院产科及儿科网络平台已经建成。

  作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在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张艳丽还积极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结合卫生工作实践,她多次深入基层,对农村卫生、农民就医现状等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写出了十几万字的调查笔记和体会文章。作为医疗卫生行业代表,她结合本职工作,先后提出了约20条议案和建议,这些议案和建议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有的还进行了专题回访性调研,并制定落实了解决办法。

365体育博彩